益生菌挑選原則懶人包 益生菌與益菌生一次認識有何不同?調整體質缺一不可!
想要補充益生菌調整體質、提升腸胃道好菌數目
已成為國人最普遍的選擇之一
但菌株、菌數、品牌、專利、配方種類的複雜度
仍為許多人挑選前益生菌的重要課題
市面上的益生菌廠商常提及營養師代言、推薦
其實挑選真正具有營養師的研發團隊才更有保障
避免吃下肚肚的益生菌配方僅來自於工廠的肆意安排
益生菌是不是活菌
活菌、死菌在效益上也會不同
高活性的益生菌們可以透過提升體內代謝機制
提高人體的好菌數量(降低壞菌比例),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,調節生理機能
相反的,活性低、死菌帶給體內的戰鬥力比較不足且容易消失
菌數迷思:越多越好?
專利益生菌VS常見一般菌
市面上許多主打著百億、千億、上兆等級的益生菌
但是真的需要這麼多益生菌嗎?
許多具有專利的益生菌們在文獻上只需要數10億-200億之間
更何況數百億、千億以上的益生菌可能會將原有的益生菌大洗牌
而真正停留下來的益生菌,吸收效果也是一個問號
因此,不用被越多越好的數字所綁架
另一方面,添加這麼多益生菌
結合品牌的成本一併考量
容易傾向選用常見、便宜的菌株為主
真正具有特殊專利的優秀益生菌則變成裝飾品
保證菌數迷思
將「保證菌數」作為宣傳特色時
保證菌數其實僅是指保證活菌的數量
與我們上述提到的活性高低是「不一樣」的,所以高保證菌數也不代表補充到的是高活性!
同時,也無法代表品牌使用採用的是高單價的專利益生菌菌株
因此在選擇益生菌時,建議以「益生菌菌株」>「益生菌菌數」的方向考慮ヽ(●´∀`●)ノ
益菌生是什麼?
益菌生本身不含益生菌,但可以做為益生菌的營養來源
有助於益生菌在體內定植、成長!
常見來源:水溶性膳食纖維(菊糖、半乳寡糖、小麥纖維等)、蔬果類、豆類、全穀類食物
益生菌+益菌生會更好嗎?
益生菌:改變細菌叢生態、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
益菌生:有助於益生菌存活與生長、調節生理機能,讓每一包益生菌不會變成馬上BYEBYE菌(吃完一下就不見)
益生菌挑選原則懶人包
1.確認益生菌菌株(名稱)、是否符合各種專利菌的研究劑量
2.益生菌是否具備五層包埋設計?
*保護益生菌及其活性狀態,避免受到胃酸、膽酸影響
3.配方中有無添加益菌生?
4.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、嬰幼兒可接受的原料來源
5.是否定期主動送檢至第三方檢驗機構,確保產品安全性
6.劑型推薦:(單獨包裝)粉末->膠囊->錠劑